close

image

圍棋是許饒和這輩子最執著的追求
縱使耗費大半輩子的心力都不後悔
對他而言生命就該浪費在
「黑與白」這件美好的事物上

想有人陪他下棋    所以教別人玩棋

許饒和說「因為圍棋太迷人」,所以讓他心甘情願把大半輩子的人生都貢獻給圍棋事業。從小學六年級第一次接觸到圍棋開始,他的心思就在棋盤上生了根,廢寢忘食都要不停地鑽研圍棋的個中奧妙。他回憶說,小六某一天放學途中,他經過一間棋社看到有人對弈, 好奇的他站在旁邊觀看,卻看到入迷,連晚飯時間都錯過才想到要回家。那次之後他開始自己看書研究, 為了有人陪他下棋,乾脆把弟弟教會。花蓮長大的他, 第一副棋子是從海邊撿來, 大小不一的黑白石頭,棋盤則畫在沙灘上,後來媽媽看他那麼想學棋, 就買了一套真正的圍棋給他。

對圍棋有初淺認識後,他開始找同學對弈,就連課餘時間也不放過。上課的時候總不可能有棋盤,他就用鉛筆在紙上畫棋,輸的棋就拿橡皮擦擦掉。跟同學下還不夠,連同學家懂圍棋的房客都成了他「挑戰」的對象,而且還是他遇到的第一個有「級數」的對手。不過三個月, 他已經和對方的棋力接近,也激發他想不斷找人對弈來讓自己進步的動力。就這樣,他一面教會別人下棋,一面「學」棋,一直到考上台大哲學系, 這個「 興趣」也從未間斷過。後來班上有九個人成了他的「學生」,其中有一個受到他的影響,還持續學棋成為5段的業餘棋士。

大學畢業後, 他受到中國圍棋會總幹事的邀請, 為當時一本圍棋雜誌寫文章。因為常常進出棋會, 日久接觸下也對圍棋推廣事務有了概念和興趣, 於是從兼任幹事做起, 到他研究所畢業時,已經是中國圍棋會董事會的副執行長。他的職務主要是服務台灣第一批專業棋士, 即周咸亨、陳永安、陳秋龍和陳長清四人。後來他和周咸亨( 現改名周奎宏)成了好朋友, 兩人彼此教學相長-他教周咸亨學問, 周咸亨則教他下棋, 也就是在那個時期,他的棋力有了大幅度的成長, 段數也持續地往上增加。他表示,在他那個年代, 下棋是不被父母認同的娛樂, 因為大部分的家長都認為圍棋對課業無益, 還浪費時間。所以想要在棋力上有所突破, 只能自己偷偷摸摸地研究。因此能遇到一個興趣相投, 又互相砥礪的「 良師棋友」 , 是這些棋癡最興奮的事。

image

 

 

 

《認識許饒和老師》
1953年生,台大哲學系畢業,師大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兒童心理臨床研究20年以上經驗。曾任中華民國圍棋協會秘書長,現任《棋道》雜誌專欄作者、《棋道》雜誌顧問、中華棋院暨圍棋道場主持人、愛智心靈工坊導師。門下弟子有潘善琪、林子淵、黃翊祖、李沂修、潘坤鈺、林洵、顏士博。授業學生有張栩、馬瑞宸、李奎漢、施懿宸等。

 

學會換位思考    沒靈感就下盤棋吧

對許饒和來說,圍棋帶給他的好處多到數不清,而且終生受用,因此他總是積極地和身邊的人分享學棋的樂趣。首先是智能上的啟發,因為下棋是互動的遊戲,得回應對手的攻勢,不像個人遊戲高興怎麼玩都可以,因此訓練面對複雜的情勢也能有清楚的思路。還有專注力和持續力的延長,無論下多長時間的棋,都能時刻保持高度警戒,而且持續幾個鐘頭也不會分心或覺得累,因此就算長時間唸書也能心無旁鶩。此外,個性上變得更沉穩,面對問題時能比其他人有更周延的
思考方式。許饒和解釋,圍棋講求「換位思考」,拿黑子的人會假設如果自己是白子該怎麼下,反之亦然。而且棋盤一直在擴大中(過去棋盤點數只有13x13,如今已達19x19,接下來會走向21x21),因此從古至今不曾有一盤棋是完全相同的,如何在下沒多久就知道彼此的棋會走向哪些可能性,最後會呈現什麼樣的「圖形」,這種全觀及圖像式的思考方式,全賴不斷與人對弈所訓練出來的。

現在不少家長了解到圍棋對學業甚至未來的幫助,反都鼓勵自己的小孩去學棋。許饒和笑說,在他教過的學生中,多得是一路下棋還能考上知名高中或大學的,很多學生告訴他「圍棋這麼難都能克服,讀書反而變簡單了」。他拿自己為例,說他從小學開始下棋,一路到大都沒變過,又是花蓮鄉下地方長大的小孩,最後也能考上台大,全是圍棋幫的忙。現在的他,就算沒空下棋也會翻棋書,因為圍棋的深度窮其一輩子的時間去研究都不夠。而且他認為,就算進入社會也應該培養自己對圍棋的興趣,因為它能讓精神上得到放鬆,想法得到轉換,下盤棋再回頭工作更有效率,總比一些除了花錢卻沒有任何實質幫助的娛樂強吧!

                          

                                 ~更多內容請見《myplUs+》加分誌七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yplUs+加分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