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5-走出去 2

空檔年不空轉 滾石人生更精彩
壯遊青春行


壯遊(Grand Tour)是東西方世界皆有,擁有悠久歷史與崇高目標的旅遊方式,不同於套裝觀光旅遊,壯遊是旅遊時間比較長,與旅遊地更為貼近,或者旅程中會有挑戰,乃至於因為不同小細節或目的而更有體驗性的旅行。

在壯遊中,旅人不但得以認識不同文化,拓展生活經驗,還能在旅行中發掘自我,或幫助他人,有其非凡的意義。西方壯遊歷史可溯至16至18世紀期間,年輕歐洲貴族子弟花費數年時間周遊各地,增長自己對不同風土的語言、建築、文化等人文及自然知識的理解,因交通不便,也沒有現代的攝影及錄影系統,「眼見為憑」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其實壯遊並非洋人專利!老祖宗開宗明義說得很清楚:「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走出自己熟悉的家園去見識世面,增長知識,的確比死讀書或讀死書要強得多!明代徐霞客窮30年遍及16省份的行旅,留下了至今仍具高度史學價值的「徐霞客遊記」,馬可波羅的東方遊記則引發了近代航海尋寶的風潮,影響之鉅,徹底改寫了近代文明歷史…旅行不但是個人的見聞,有時還是改變歷史的轉捩點。

 

陳國富監製。電影《轉山》前導預告片  原著連結:謝旺霖《轉山》

 

空檔年壯遊去,人生不停轉

這慣例在當代西方文明生活中仍有其影響力,其一便是空檔年/間隔年(Gap Year ),青少年們在高中畢業上大學前,或進入大學頭一兩年後,會利用一年時間外出旅遊或擔任國際性非營利組織的義工,透過這一年,發展國際觀,學習生存技能,增進自我了解,對於未來求學與人生規劃,才能以更符合自己性向與興趣的方向去落實,對於進入社會也有更好的準備與調適。


空檔年/間隔年的概念可以持續應用在生活裡,壯遊就像緩衝劑或充電劑,在進入下一個人生新環境前稍事休息,作好充足準備,面對即將到來的挑戰。於是有些年輕人在工作更換間,也會去自助旅行,或者定期參加志工服務,讓人生不是在打電話與打電腦,在開會與跑客戶之間就這樣度過。「校園-職場-退休」的直線型人生在今日早已不是唯一選項,人生應該是埋藏更多未知可能的藏寶圖,只有了解自己,認識他人,才能開發潛力,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方向。壯遊提供全然不同的時空環境,在全新任務中能讓疲憊不堪的身心獲得不同的靈感與刺激,或許是種充電,也可能是更多疑問,卻都幫助你突破現狀。

不出國門也好玩!青年壯遊台灣


不見得要遠渡重洋才算壯遊喔,你可知壯遊台灣的風潮正在夯?行政院青輔會主辦青年壯遊台灣系列活動,今年已進入第3年,但最早是與非營利組織合作,於寒暑假期間推出「遊學台灣」活動,計有藝術文化探索、在地生活探索、原民部落探索、節慶祭典探索等5大主題。因為大受歡迎,2009年青輔會推出升級版「青年壯遊點」,精選有二年以上遊學台灣經驗的單位,推出整年度的背包客相關服務,及7大類深度體驗活動(文化、部落、生態、農村、漁村、體能、志工)。

不同於遊學台灣與青年壯遊點提供選擇,正在舉辦的第三屆「青年壯遊台灣-尋找自己的感動地圖」則將發球權交給有想法,願意走出去的青年朋友,自己寫企劃找資料,準備簡報,主動出擊爭取圓夢機會。感動地圖可以一人遊走,也能結伴出門,透過一張張充滿在地人情味與風景的感動地圖,勾勒台灣生活的真實面貌。

一路看著青年旅遊推動由紮根、萌芽,到謙稱今天「總算看到一些成效」的青輔會第四處王育群處長說,青年壯遊台灣不只落實政策,更是充滿驚喜與收穫的豐盛計劃,從形容報名時「秒殺」一點都不為過的「遊學台灣」,到青年壯遊點,及鼓勵青年朋友自己爭取的感動地圖計劃,她與同仁們一再感受到壯遊的魅力與奇蹟不只改變參與者,還會感染、改變其他人。

王育群處長表示,青年壯遊點活動與在地非營利組織合作,將年輕活力注入人口外移的偏鄉地區,青年朋友因為在地人的協助,得以更深度認識自己生長的地方,參加後與土地產生深厚的聯結,在地人則因為熱情誠懇的青年朋友的到來,對於家鄉種種更加珍視,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信。最特別的是感動地圖專案,不論是個人組的精彩創意好點子,還是團體組在旅程中點滴累積的真實情感與深刻回憶,都讓大家驚艷,忍不住想「也要這樣去走看看」。

這麼多樣化的活動要怎麼下手才好?「遊學台灣與青年壯遊點像是選擇題,可以任君選擇,感動地圖就是申論題了,可以讓青年有揮灑的空間,以及更深度的認識。」王育群處長如是說。王育群處長以法國文豪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的名言「真正的探索之旅,並不在於發現新的景色,而在於擁有新的眼光,」作為鼓勵青年朋友們踴躍加入壯遊大軍行列的總結,壯遊是一種投資自我的好方法,也是很好的經驗學習,因為只有脫離習以為常的舒適圈,才能真正認識自己,學習更多更深刻。



《更多精采內容都在 最新一期 myplUs +分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yplUs+加分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