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

在時間壓力下 腦力競賽

當1980年第一台個人電腦誕生,到1990年代網際網路崛起,完全改變了人類生活應用、傳播溝通、資訊交流模式。台灣何其幸運搭上了全球產業順風車,在競爭激烈的科技研發、製造、設計、品牌發展中站穩了腳步。面對台灣最重要的產業支柱之一,新鮮人想要成為資訊產業的尖兵戰將該如何成功踏出第一步?

從OEM到MIT的神奇發跡  揚名海外

談到IT產業, 多數人腦海中所浮現的一連串景象,不是比炫、比酷的電腦、筆電、IPOD等科技產品,就是令人稱羨的的高薪科技新貴。這IT產業不但改寫了人類的歷史,也締造了台灣在國際上的資訊科技地位。從以往主攻電腦OEM代工,進而演變到成為世界知名的電腦製造及品牌龍頭角色,這一切除了歸功於政府的支持推動,更要為資訊科技業者的前瞻眼光鼓掌肯定。

當然,光靠業者魄力還不夠,其實有更多埋首努力的工程研發人員做為幕後推手,才能闖出MIT的口碑名號。依數據顯示,台灣目前電腦產業市場,本地銷售只占15%、大中華地區有18%,整個亞洲市場充其量也只能達到四分之一,其餘四分之三的比例全仰賴全球海外行銷。新鮮人想要角逐這個亮麗職場舞台、成為新貴一族,可不是寫寫程式、敲敲鍵盤的宅男、腐女生活就可勝任。畢竟各家資訊業者都期望從毛利縮減的紅海競爭轉型成為以知識經濟、革命創新為主的藍海市場時,你要如何在洗牌過程脫穎而出可得拿出好實力真本事。

高潮迭起 瞬息萬變的  資訊就業市場

就104人力銀行調查顯示,受到2008金融風暴侵襲,以往羨煞多人的科技新貴,產業徵才需求從過去居高不下的供不應求,一下跌落至負百分之四十。不過,所幸在風暴過後,重拾市場信心之下,讓一度聲勢下墜的電腦製造業開始止跌回升,提升到百分之八十六,這個變化從最近的大型徵才現場,業者熱絡求才的回溫現象就可窺探一二。也說明國內電腦製造業的雄厚實力,就算一度寶座換人也能立刻奪回。

在職缺項目而言, 以工程研發類人員、操作/技術類人員、軟體/工程類人員及業務銷售類人員為十大排行榜前四名,同時亦是該產業歷久不衰、紅不讓的明星職缺。不過別以為職缺多,門檻就低。滿街的碩學士生、理工畢業生。要進入電腦製造業、當個名實相符的科技新貴,還得有兩把刷子。所謂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而什麼是準備好的人?想成為百萬年薪的科技新貴,該如何起步?進入這行後又該注意甚麼?

答案就在《my plUs+》8月號

 

13 過來人的叮嚀; 

    微星科技行銷處協理賴玉霖建議新鮮人一旦踏入職場,換工作機率不要過於頻繁,尤其新人在資訊電腦產業,頭二年都是處於培植階段、犯錯時期,幾乎談不到什麼具體貢獻,反而是企業得投資許多心血在新人身上。基本上能夠熬過二年以上才能逐漸打出一丁點兒基礎,所以千萬不要輕言放棄自己。相信自己,堅守崗位, 充實自我, 多訓練自己的主動對談、溝通能力,這樣在往後職場中都能對自己有所助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yplUs+加分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