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你長大(500X450)

幫人避風險 利己先利人

文= Carrie / 圖片提供=三商美邦人壽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上月日本發生規模9.0的大地震,可說道盡這句話背後的無奈。就算科技再先進、知識再發達,人仍不能完全避免天災和人禍,面對高風險時代,「保險」往往是分散風險最有效的方法!所以,以往讓老一輩認為是唱ㄙㄨㄟ、觸霉頭的行業,現在早已有不同的社會觀感。畢竟在關鍵時刻,一張保單往往能挽救許多個人、家庭、或企業,發揮意想不到的功能。

人算不如天算 及時保險卡實在

特別是台灣逐漸走向高齡社會,「養兒防老」真的還有用嗎?在國人80歲以上的人口每年平均以5%的速度成長,新生兒比例卻年年呈現負成長的情況下,台灣高齡化、少子化的趨勢短期難以改變,期待子孫能奉養下半生的觀念早已過時。對於人生難免的生老病死,電視上「因為有保險,所以讓我度過了難關,不用擔心」的廣告詞其實是現實得寫照。尤其如果是天災的話,像這次日本大地震,一眼望去待在避難所多數都是孤苦無依的老人,保險更顯出它的價值!

當然,「保險」兩個字,對多數年輕力壯、生活富裕的七、八年級生而言,似乎遙遠又缺乏真實感。因為年輕,所以認為時間多的是;因為年輕,所以總覺得不幸不會落在自己身上。但在見識過天災可怕的威力後,相信會有更多人重新檢視保險的定義。保險,是商品,也更是人生計劃中的一環。畢竟,人算不如天算,這年頭靠山山倒、靠人人跑,要預先對未來做好防備,保險的確可以發揮部份功能。

觀念汰舊換新 國內外業者搶分食

隨著國人對保險觀念的接受程度大開,加上保險兼具商業理財的功能,國人第一張保單的購買年齡早已下降,而除了人身保險,也有不少人購買多張保單,理財兼保障。依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2010年一到八月壽險業保費收入總計1.5兆元,比前一年同期增23.7%,平均每百人投保人壽險件數為203.8 件,較上年同月底增4.5 件。除了一般人產險之外,投資型商品也很夯,總計保費收入較前年同期增60.3%。

市場火紅,看好台灣的外商也先後前仆後繼地投入本地市場,不過近年來,歐美系保險業者頻頻賣掉在台業務,也有部分業者因為經營不善而被「大吃小、小被併」。雖然市場大,但激烈競爭卻也讓業者獲利不易,所以,有意從事保險業的新人在投入這行前,最好先摸清市場狀況,對於自己的職業規劃也會有較理性的認知。

範圍廣泛大利多 發展空間不局限

另一方面, 由於看似簡單的保險業務,其實涵蓋的範園極廣。保險屬於服務的無形商品,由雙方共同簽定的長期承諾,時間短則數年,長則一、二十年期間。一項保險商品交易完成往往需經過許多道繁複的過程,從第一線接觸客戶的銷售業務端、產品設計的精算、到後勤單位像IT、管理等部門的彼此密切合作,才能規劃並完成交易。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兼任助理教授何佳玲表示,基於保險歸類於金融產業的特性,政府法令對其要求往往比其他產業來得嚴格,才能保障消費者權益。雖然多數新人會以獲利穩健、永續經營及形象良好作為選取公司的要件,但面對產業的高度競爭,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發展空間更重要。
保險業職缺分為外勤及內勤兩大分項,近年來銀行、證券公司紛紛搶食保險市場,外勤端除負責保險產品的銷售外,對於理財規劃、金融衍生性商品及整體市場環境的瞭解也不能或缺。相對於求才若渴的外勤,內勤人員的職缺顯得較為保守,多屬於具高度專業的核保、理賠、精算及風險管理等領域,也因此較適合有經驗或相關學經歷者投入。

時時以人為本 多用份心多溫馨

建議有意進入保險業的新人,除了對保險領域熟悉外,也要對整體金融市場,包括投信、投顧、證券都有全方位的涉獵,求學時學專業,多把握實習機會。至於一證〈照〉在手更是必備,如有多證也不嫌多,時時進修、多點籌碼才能脫穎而出。當然,這是一個非常強調人的行業。在期待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同時,主動發掘顧客需求,掌握對保險產品的瞭解及專業,並時時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你才會得到專業認同而有實質收穫。

【精采的完整內容,請看4月號my plU加分誌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yplUs+加分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